膠樽垃圾襲12條行山徑2成簡體字 環團:遠望風景靚近觀好可怕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29 00:01

最後更新: 2019/10/31 17:12

分享:

分享:

「綠惜地球」拾獲不少印有簡體字的香煙盒及廢膠樽。

海外旅客來港行山風氣日盛,近年旅發局亦大力推廣12條本港行山徑,包括港島龍脊和浪茄等,有環團在3月實地調查行山徑的垃圾,拾獲逾4000件廢棄物,包括飲食包裝及香煙紙巾等,當中近2成廢膠樽印有簡體字,亦有無品旅客把紙巾「攝」進樹隙,難以清理。由於漁護署已全面移除郊外山徑的垃圾筒,環團「綠惜地球」認為,署方提倡的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」運動,僅針對本地居民,鮮少向旅客宣傳,故促請當局針對旅客,加強減廢的宣傳。

「綠惜地球」在2019年3至4月期間,於旅發局推介的12條行山徑,進行14場廢物回收統計,在沿路及山坡撿獲4,664件垃圾,當中首3位的垃圾種類,分別為食物塑料包裝、飲品膠樽及紙巾,佔總量近半;整體垃圾可分為4大類,包括飲品容器、食物包裝、紙巾、及香煙,佔總數74.4%。

「綠惜地球」在12條行山徑進行14場廢物回收統計,沿路撿獲4,664件垃圾。

漁護署在2017年底全面移走山徑垃圾筒後,郊野公園垃圾量雖有下跌,但2018年仍錄得3000公噸。「綠惜地球」項目主任章詠雯指,數字相當於每名行山徑訪客棄掉12個膠樽,反映部份郊遊人仕欠缺公德心,且在減廢上仍須努力。

協助調查的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主席李以強則指,山徑垃圾的重災區多在涼亭及山頂等休息位置:

遠望風景好似好靚,但近觀好可怕,四周垃圾散落一地!

李指曾見過最過分的情況,是有遊人將紙巾等垃圾「攝」入石隙、樹枝之間,明顯故意將垃圾丟棄在難以清理的位置:

既然這麼有心機周圍『攝』,何不乾脆把垃圾帶落山?

「綠惜地球」又關注有大量膠樽垃圾,並分析拾獲膠樽的繁、簡體比例,發現在822個膠樽中,繁簡體字分佔74.8%及16.5% 。章詠雯指,繁體字樽雖佔多數,但簡體字樽的數量仍不容忽視,尤其在港珠澳大橋、高鐵開通後,加上政府大力推動大灣區概念,料到訪本港行山徑的內地人會持續增長。

「綠惜地球」促請旅發局向遊客做好減廢宣傳,享受自然風貌同時保育郊野,又強調如郊遊人仕做到自備水樽、手帕、餐盒已能減少大量垃圾,促請煙民自備便攜式煙灰盒。

旅發局回應時強調,他們推廣綠色旅遊只以國際市場旅客為目標,並沒有特意在內地市場宣傳,又指局方會呼籲所有人士必須保持郊野清潔。

漁護署則指,自2015年起在郊野公園整體收集到的垃圾量有下降趨勢,署方會繼續加強宣傳教育,並與旅遊事務署保持溝通,透過各種渠道向海外旅客宣傳綠色旅遊。

4大類山徑廢物:

飲品容器 (膠樽、樽蓋、鋁罐) 35.2%
食物包裝 27.3%
紙巾類 (紙巾、濕紙巾、紙巾袋 ) 21.5%
香煙 (煙頭、火機) 13.3%
其他 (果皮、鞋、蚊貼等) 25.6%

資料來源︰綠惜地球